第 69 章 囊中之物(三)_[原神]没有神之眼不配谈恋爱么?
笔趣阁 > [原神]没有神之眼不配谈恋爱么? > 第 69 章 囊中之物(三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69 章 囊中之物(三)

  ——那一开始只是随手的涂写。

  在教材旁留下对通识认知的质疑,在杂记旁写下对未知景色的期盼,和教令院过去几百年来的学者一样,在书页的空白处留下杂乱无章的言语。

 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——或许是父亲不断否认你的研究后,或是在教令院最初对你伸出手的朋友露出獠牙后,那些笔记变成了更加真实、更加私密的叙述。

  “…大慈树王的牺牲固然自【漆黑灾厄】中拯救了须弥,却加深了雨林与沙漠之间的隔阂,带来了长久的隐患。统治者的仁慈与溺爱对民众来说是好事么?看到璃月那位神明,我难免心生怀疑——AL。”

  “...教令院近年来的发展让人不能苟同,否认艺术,以及人们因艺术而产生的快乐是愚蠢的。智慧本就涉及方方面面,将智慧定义为真实、真相与真理,而否认人类的灵魂和身体最直接的反应,归根结底不过是学者的傲慢罢了。承认大巴扎的舞蹈优美、咖啡馆的香气宜人是这么困难的事么——AL。”

  “...书中挑战风车的骑士令人发笑,也让人可怜。正义、善良、理想——那些无谓的美德正是他发疯的源头——AL。”

  最初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,你可能只是想吐露不能和别人说的思考,但到后来,你或许的确在期待着,有什么人会看到这些文字。

  有学者曾说,与人分享书架上的书,就像是请他凝视你的灵魂。那像你这样,在浩瀚书海中随机留下言语,又暗自期待有人能够回复的举动是什么呢?

  无聊,或是孤独?

  ———

  尽管后来卡维总是评价艾尔海森为冷漠的【实利主义者】,但在艾尔海森年少时,他也的确做过一些一时兴起、没有明确目的的事,就比如以智慧宫的书籍为信纸,和那位身家显赫却异常低调、安静的图书管理员笔谈。

  说起来,艾尔海森最初对亚西比德的印象算得上平平无奇。

  是的,尽管在初见时受到过他的帮助,但艾尔海森对亚西比德并没有感激之情——毕竟那天的事情对艾尔海森来说实在算不上麻烦。

  实际上,除了引人注目的样貌——特指对他人,艾尔海森本身并不十分在意外表——以外,在艾尔海森看来,亚西比德身上完全没有其他值得关注之处。

  美丽,但没有用处。

  观念的改变是从看到《符文语言中的逻辑概念》上的笔记开始的。

  与艾尔海森自己完全不同的娟秀笔迹,写下的思考却锋芒毕露,不加遮掩地指出书籍中模糊不清的概念,和教令院那些盲从主流思想的庸俗之人完全不同。

  有点意思。

  自祖母去世、遵从她的遗嘱加入教令院后一直颇感无聊的艾尔海森挑起眉,乍看上去有些惫懒的下垂眼角终于透露出一点别样的情绪。

  无聊,或是孤独,或是在属于学者的【好奇心】驱动下,灰色短发的少年以同样的【AL】为名留下了回应的语句,又将看完

  的书籍放到了亚西比德的工作台前。

  ———

  如果说第一次看到亚西比德的笔迹是机缘巧合,那么第二次再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,就多了几分【命运】的味道。

  那是一本经典的因论派著作——《细说须弥三百年》,部头极大,据说会被过去的因论派学者用来防身。或许正因为此,在有了虚空之后,这本书已经许久无人问津,以至于艾尔海森拿出来的时候,书籍顶部扬起了一层薄薄的灰。

  说实话,艾尔海森并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亚西比德的笔迹,毕竟那位学长的父亲——知论派的贤者,可是有名的排他主义。

  艾尔海森提起了几分兴趣,支着腮,换了个更加舒适的坐姿,开始阅读这本经典,以及旁边亚西比德的批注。

  ——令人惊讶的是,和之前那种平铺直叙的否定不同,在这本书中,亚西比德没有使用提瓦特通用语或是须弥雨林文字,而是用非常小众的须弥沙漠文写下了对这本编年史的质疑——【沙漠不是雨林的附属,沙漠人不是历史的尘埃,须弥的三百年,属于沙漠的部分究竟哪里去了?】

  有趣——这是艾尔海森的第一反应。

  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,和这种近乎嘲弄的表达方式——和亚西比德平时表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像。

  银色的长发,蓝色的眼睛,学术家庭的出身和安静温顺的性格。艾尔海森知道教令院里有许多人对这位亚西比德学长怀有憧憬,或是欲念——可以理解,谁不想一手权势一手美人呢?甚至,知论派里一些狂热的拥趸,在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私下给亚西比德起了【智慧宫的蓝宝石】的称号——

  ——但他们一定想不到,这只看上去高贵又安静的猫,光滑美丽的毛皮下隐藏的是异常锋利的尖爪和獠牙。

  不可否认的是,亚西比德的确引起了艾尔海森的兴趣。

  而不知应当高兴或是同情的是,对于感兴趣的事,艾尔海森会使用一切他认为合适的手段和权力。

  ———

  聪明的人就像月亮,只将其闪烁的一面朝着世人。

  ———

  ——就像是某种隐晦的游戏。

  在智慧宫浩如烟海的藏书中、在一行行饱含智慧的文字间,留下零星几句评论,签下那个暧昧的共用名——【AL】,等待那人不知哪天的意外发现和回应。

  每次从他手中接过还书时那瞬间的兴奋,就像是小时候背着父母偷偷将手指伸进糖罐一样,快乐,还有一点点刺激。

  “...神明也是生物链中的一环,自然也会犯错,过于敬畏神明是不可取的——AL。”

  “...艺术本身并没有错,但艺术家的优点和缺点都太明显了,这或许是他们在教令院风评不佳的原因——AL。”

  “...美德不是错误,将评价权交到他人手里、因为平庸者的嘲笑而否定自身才是。依循自身意志行动,这本身没有任何值得同情或是嘲笑的地方。不如说,比起书中其他人,我更喜欢那名愚蠢的骑士

  ——AL。”

  ——智慧宫的角落里,你蜷缩地坐在窗台上,用柔软的窗帘遮挡了你的身影,借着彩色玻璃透射来的斑斓的光,读着艾尔海森给你的回应。泛黄的书页上,少年锋利又整洁的字迹,就像是他留给你的印象一样。

  你垂着眼,修长的手指抚摸过书页上带着墨香的笔迹。

  AL——艾尔,或是亚尔。

  一个署名,又像是只属于你们的昵称。

  尽管在现实中,艾尔海森与亚西比德仍然只是偶尔在智慧宫擦肩而过的学弟与学长,但在智慧的国度,两个有着同样署名的灵魂却已经无数次见面、交谈、争辩。

  他了解你的思想,你隐藏在温顺、安静外表下的反叛和不甘。你了解他的天才,他和年龄不相符的冷静、理智、极为自恰的人生观,以及极为超前的、对事物的认知。

  轻轻咬了下羽毛笔的翼尾,顺着艾尔海森的评价,你写下了思考与回复。笔尖在纸面游走,沙沙作响时,一个想法忽然在你脑海中浮现。

  ——你想更了解他。

  ———

  你开始不自觉地注意艾尔海森。

  或许是在智慧宫,他在摞满文献的桌子前完成课程作业,而你则抱着待整理的书籍路过。或许在教令院的走廊,他在远离其他知论派学生的地方站着,而你跟在父亲身后远远看着。或许是在寂静园,他在凉亭内,而你在不远处的玻璃窗眺望。

  在长久的观察中,你发现艾尔海森平时总是独来独往,没有什么交好的同学,也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。除了课程以外,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——身体还未抽条、坐在凳子上时脚尖都碰不到地的少年,却一本正经地捧着比自己手腕还厚的书籍阅读,这几乎成为了智慧宫的一道风景。

  喜欢方便拿取的食物,喜欢安静,讨厌麻烦。

  你几乎是津津乐道的观察着艾尔海森的生活,就像是生论派学者观察蘑菇的生长,或是素论派学者记录地脉的变化。

  你从未这么期待每一天的到来。

  ———

  亚西比德这样明显的窥探,自然引起了艾尔海森的注意——就像不亲人的猫远远地跟在人类背后,自以为躲得很好,却不知尾巴和胡子一直落在外面。

  但艾尔海森没有揭穿,也没有制止。

  硬要解释的话,一方面与亚西比德笔谈确实可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,激发思考的火花;另一方面,身为知论派贤者之子、现任大掌书最喜欢的图书管理员,亚西比德未来几乎肯定可以接手智慧宫——与他交好,有利无害。

  与一些拥有崇高道德标准的顽固学者不同,艾尔海森从不介意手段,只在乎结果——所以接下来要做什么再清楚不过了,不是么?

  ———

  几天后,连续几个中午因读书而错过午饭的艾尔海森,在常坐的桌上发现了一盒三明治。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